郡县治,天下安;小区治,百姓安。在遂宁建市40年的历史坐标上,射洪的街头巷尾正悄然书写着平安建设的生动篇章。
治理现代化的射洪答卷
四十年砥砺奋进,四十年春华秋实。遂宁建市40年的辉煌历程中,平安稳定是发展的基石。射洪市委政法委的生动实践——从平安社区“社区110”的智慧响应到文升镇的“联动破局”,再到覆盖全市的矛盾纠纷“全周期管理”,无不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。
文升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及“政法联合体+”社会治理模式推广现场
在“平安建设成果共建共治共享”引领下,射洪成功将治理重心沉到基层、把矛盾风险化于萌芽、让法治力量护航发展、用精细服务温暖民心。这份厚重的平安答卷,不仅为遂宁建市40周年献上了一份来自基层的贺礼,更以其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射洪经验”,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。陌邻变睦邻,家园更和美,在党旗飘扬的射洪大地上,平安、和谐、幸福的画卷正徐徐铺展,映照着更加璀璨的前程。
老旧小区焕新颜党群同心织就幸福网
走进平安街道团结社区的金和苑小区,井然有序的小区面貌令人耳目一新——这座曾被评为全市老旧“三无小区”改造样板的示范小区,而更深刻的变迁在于:邻里笑语取代了往日的疏离,和谐环境诉说着精细管理的成效,党群活动室内热烈的议事场景折射出基层社会治理的蓬勃活力。
平安街道平安社区综治中心,构建10分钟矛盾调处圈
在这幅幸福画卷的背后,跃动着射洪市委政法委锚定“长安杯”三连冠的坚定步伐。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高荣誉,“长安杯”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安全底蕴与民心所向。2021年以来,射洪以蝉联“长安杯”、创成“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”为基石,将五创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”夺取“长安杯”三连冠列为政法工作的核心目标:从四级调解网络覆盖2100名调解员到打造“涪江河畔话枫桥”矛盾化解品牌,从实施“治安巩固”“法治护航”等七大工程到创新“社区110”等微治理模式——每一步皆是对“长安杯”内涵的深刻践行。
当老旧“三无小区”的蝶变遇上政法铁军的匠心,射洪正以金和苑的方寸之微,见证着“长安杯”所象征的国泰民安在涪江河畔落地生花。
智慧赋能治理升级“社区110”构建10分钟矛盾调处圈
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背景下,平安街道平安社区直面人口密度激增、群体结构复杂、矛盾纠纷高频等治理难题,积极探索资源整合、力量融合、功能聚合、手段综合的新路径,创新构建“社区110”治理模式,以数字化手段重塑基层社会治理生态,成功打造“10分钟矛盾调处圈”,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前端处置效率,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方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,成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创新实践的标杆案例。
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,切实做到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
该模式以“10分钟响应、快速调处”为目标,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,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载体,打造1个“一线指挥部”;依托辖区建筑布局,划定东、西服务区,打造2个“便民服务站”;结合辖区网格布局,配优建强网格队伍,打造4个“便民服务点”,形成“一核两域四格”三级服务体系,使社区成为回应诉求、化解矛盾的“主阵地”。
限时10分钟响应辖区服务需求,分级分区开展治安巡逻,双色预警处置突发事件,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。射洪市委政法委精益求精,指导建成集事件协同、多通融合、视频监控、指挥调度、分析研判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,构建“网络+网格”治理模式,实现矛盾调处“秒级响应”。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优化诉求申报、进度查询等功能,群众可实时提交诉求;线下组建由社区干部、网格员、劳动协理员、社区民警等构成的“红黄蓝”三色马甲队伍,执行“10分钟到场处置”机制,分级分类处理矛盾纠纷。截至目前,平台发布事项清单60项,“三色马甲”队伍化解矛盾135件,妥善处置突发事件55起。
通过“审核+监督”双向互动机制,社区对调解员、法律顾问等服务力量进行资质认证与动态评价,确保调处质量。居民可通过平台选择专业调解机构,服务后实时反馈评价,形成“优质服务激励、低效服务淘汰”的良性循环。自“社区110”运行以来,平安社区矛盾纠纷月均发生量从100余件降至不足10件,治安类警情下降78%,居民满意度达96%。该模式通过“智慧赋能+快速响应”双轮驱动,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至10分钟服务圈内,切实做到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,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多元共治破解难题“政法联合体+”激活基层末梢
在射洪市文升镇,“政法联合体+”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正巧妙破解着平安乡村建设中的深层难题。
市委政法委下沉指导,激活镇政法委员统筹调度功能,整合“法检公司”专业力量以及市场监管、卫健等行业力量,吸纳乡贤、群众代表等基层主体力量加入,形成“一盘棋”格局。全市首个镇级法官服务工作站和检察服务工作站在此挂牌,政法联席会议实现问题“现场分析、现场分解、现场反馈”。“派驻单位双向评价”机制,更以考核“指挥棒”倒逼部门主动作为。
通过“镇村组+派驻部门”的纵横大排查,矛盾隐患无处遁形。专业化法治力量精准介入,成功将积压六年的水库搬迁补偿信访案导入诉讼轨道。2022年以来,全镇99%的矛盾纠纷在镇内化解,成功化解长达十年国家级信访积案2件,化解群体性纠纷6起,刑民事案件连续三年下降。“平安联防队”日夜守护,“法治宣传”浸润人心,群众座谈会广纳良策,平安根基越筑越牢。
“政法联合体+”主动服务省市重点民生项目,在群英水库扩建、城市第二水源等项目建设中,法治力量“提前研判、介入、消解”,护航项目平稳落地。围绕沈水河现代种业发展,提供专业“法治体检”,为企业规避风险。
全周期管理筑牢防线矛盾纠纷化解闭环显成效
面对邻里、婚恋等易引发“民转刑”的日常性纠纷高发态势,射洪市委政法委创新推出“全周期管理”工作法,打造矛盾纠纷化解闭环。
推进县乡综治中心建设提质增效,统筹整合有关部门力量、各类解纷资源,打造“统一登记、分流交办、处置反馈、考核评价”的矛盾纠纷“一站式”处置平台,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质效,让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为这座钟灵毓秀的诗酒之城注入新活力。
深入实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程,创新提出“六手印记”法治引领乡村社会治理模式,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,以案释法提升全民法治素养。推广“平安建设积分银行”激发参与、“541”小区治理法优化服务、“社区110”延伸触角,村民(居民)真正成为治理主角。
依托市镇两级综治中心“中枢”,整合人民调解(乡贤、网格员、五老等)、行业调解(18个专业调解平台、“十佳金牌调解员”)、行政调解(规范流程促实质化解)、司法调解(深化诉源治理,一收即调)力量。
“划片包干”压实责任,重大矛盾“四个一”包案(一个市领导、一个部门领导、一个负责人、一个方案)。2018年以来,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3824件,成功率高达98.79%,10件省市重点督导的重大矛盾成功销号。
建立结案即时评价与市级随机抽查回访相结合机制,2018年以来回访1346件,满意率98.55%。紧盯协议履行,对未履行原因跟进督促;及时反馈新隐患;收集改进建议提升调解效能。回访中同步普法,将个案化解转化为源头预防,推动“案结事了人和”,让调解成为群众解纷首选。